首页 >> 快讯 >

贵阳贵安:岁稔年丰满目新 乡村振兴阔步行

2023-08-31 18:22:43 来源:天眼新闻

金秋时节,岁稔年丰,金筑大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在一片片丰收的田野上,舒展的不仅是农民的笑容,更是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坚持规划为先、功能为重、产业为要、民生为本,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强农业 稳住“基本盘”


(相关资料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在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的高标准农田间,千亩水稻陆续进入灌浆期,一株株即将成熟的稻谷,谷粒饱满,长势良好。微风吹过,稻浪起伏,呈现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看着日渐成熟的水稻,老党员魏富强心里喜滋滋的,“去年响应村里号召,将部分土地托管,进行统一育苗、管理、收割,学到了不少种植技术,预计今年1亩地能比往年多收500斤稻谷。”

龙宝村是高峰镇主要产粮区之一,共有稻田3629亩。去年以来,该村与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积极开展优质选种、钵苗育秧、药剂拌种、绿色防控等各项工作,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今年粮食丰收打下了深厚基础。

“今年预计亩产值可达2400元以上,相比去年增加15%左右,村集体预计增收25万元以上。”贵安新区高峰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培官表示,水稻收割后,该村将继续种植蔬菜,采取“稻+菜”水旱轮作模式,提高耕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粮食是饭碗,也是底气。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抓实粮食生产,聚焦“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种得怎么样”,紧盯“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深入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种子种苗提升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粮油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六大工程”,助推粮食增产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目前,贵阳贵安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30万亩、产量40万吨以上。

同时,贵阳贵安盯紧“菜篮子”工程,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调度,确保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今年以来,建成示范生产蔬菜基地8.5万亩,累计生产蔬菜149.8万吨。生猪出栏67.12万头、生态家禽出栏1797.57万羽、禽蛋产量1.43万吨、水产品产量2957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不断增强。

融市场 升级产业链

秋风送爽,刺梨飘香。近日,在息烽县养龙司镇青山苗族乡的刺梨喜获丰收。金黄的刺梨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装袋,然后运往白云区的贵州海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当天运送过来的刺梨鲜果,将在采摘后的24小时内进行压榨,随后立即放入低温库存放。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收购800~1000吨鲜果,根据客户订单的数量还将对外扩大收购。”贵州海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丽萍说,为了应对今年采摘榨汁的黄金期,公司早在6月份就开始筹备,并完成生产线的提质增效,“现在一条生产线每天可完成刺梨榨汁30余吨。”

据悉,贵州海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贵阳农投集团旗下一家集刺梨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现有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果蔬汁饮料四条生产线,有产品刺梨原汁、低聚果糖刺梨原汁、刺梨压片糖果、刺梨泡腾片、刺梨清凉饮等多款产品。下一步将根据市场,利用刺梨研发更多产品,将产品逐渐推广至全国,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刺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企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能通过产销订单、土地托管、资产入股等方式,带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贵阳贵安高度重视农业企业发展,聚焦“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五个关键,围绕推动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绿色化、加工业链条化、农文旅融合化、种苗业高端化,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

今年,贵阳贵安再度发力,制定《贵阳贵安2023年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味特食品万吨农产品加工基地、草莓分拣中心等27个项目建设。借助2023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沪黔合作、黔菜入沪”开展招商引资,上半年招商引资落地47个项目、签约金额17.05亿元,到位资金8.57亿元。

截至目前,贵阳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5家,国家级11家,省级95家,市级69家。农业企业业态模式不断丰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竞争能力日益增强,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经济多元化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盘资源 构筑新优势

日前,记者走进息烽县流长镇龙泉村,只见翠绿的青山、潺潺的乌江水、蜿蜒的公路……一栋栋通过闲置农房改造的民宿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间水边,游客在美丽的乡村画卷中享受着惬意的休闲时光。

“我家已经连续几年都来贵阳避暑了,还是头一次在息烽这边长住,这里新建的民宿感觉很舒服,干净卫生又舒适,我们准备一直待到九月中旬再回去。”重庆游客黄女士说。

据悉,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息烽县引入社会资本,以“市场经营主体+村集体+村民”模式,全力打造“南山北水·又见乌江”项目。将原本老旧、闲置的农村住宅,经过统一设计、统一装修、统一管理,改造为集乡村特色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民宿,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度假、居住、养老,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自从‘南山北水·又见乌江’项目启动以后,我就在公司当服务员,主要负责庭院卫生管理和房间保洁,每个月有2500元的收入,同时还有年底的盈利分红。”龙泉村村民陆勇说,能在家门口找到这样一份工作,他非常满意。

昔日农村闲置的房屋,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屋”。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深入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资源,通过主体引进、示范引领、分类推进、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举措,探索出了开阳水东乡舍“622”模式、息烽宋家寨村“811”利益联结机制、观山湖区翁井村“三转四股五红利”机制等多种模式,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截至目前,已盘活闲置农房为民宿客栈、餐饮农家乐598栋;计划打造盘活利用示范点10个,促进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如今的乡村一改旧容,焕发出新活力。下一步,贵阳贵安将以“强省会”行动为主抓手,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步一个脚印把贵阳贵安乡村振兴的“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娟

编辑 罗昌

二审 谭仕伦

三审 胡丽华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

返回顶部